清华新闻
联系我们
联系人:王老师
手机:15801188204(同微信)
电话/传真:010-62903169
邮箱:2628735420@qq.com
邮政编码:100084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清华园内
实战型营销总监(CMO)研修班|企业高管如何做好流程管理
一、区分流程与流程管理
国内外专家对流程的定义都是流程管理的定义,以至让中国中小企业负责人误以为自己的企业没有流程。
其实流程之于企业就像时间对于人一样不可须臾离开,企业存在就有流程,除非企业死亡。
流程就是做事的先后秩序。
只要企业有员工在,工作就有流程存在。只不过流程的效率高低不一样,管理得好,就有好的流程或高效流程,管理得不好,就是低效甚至是无效流程。
另外,笔者也对企业的技术流程与管理流程作了区分。
凡是以技术或设备为主的流程就是技术流程,技术流程不因人的主观努力而改变。
凡是以人的活动为主的流程就是管理流程。
开车是技术流程,调度车辆就是管理流程。
因此,企业存在就会有管理流程。工作关系就是流程关系。
笔者对管理流程的定义是——流程管理就是优化做事(或工作)先后和责任岗位。
为了让流程管理的理念广为人知,笔者还有一些比喻,比如说:“流程是战略落地的管道”、“流程是企业管理的支点”、“好流程是维他命、坏流程是白血病”、“员工是珍珠、流程是线,流程管理让员工价值倍增”。“流程管理就是建设企业内部高速公路体系,让员工按路标全速前进”。
二、重新界定流程要素
目前对流程要素的划分或者说表述也是众说纷纭,我介绍其中有代表性的两种:
一种也是从流程管理软件角度来定义“流程要素”,比较典型的就是“流程六要素”,包括“输入、活动、活动关系、输出、价值、顾客”。
一种是人工描述流程的表述,比较典型的说法是“流程四要素”,包括“活动、活动的逻辑关系、活动的实现方式和活动的承担者”。很显然,对于你我非流程管理软件的提供者而言,我们注重的是后者,即流程四要素。进行流程优化都可以从这四要素入手。比如,我们常常会分析:
活动:是否过于复杂,可不可以再精简;
活动的实现形式:是否能用更有效率的工具来代替活动;
活动的逻辑关系:各环节的先后关系可否作调整以达到改进目标;
活动的承担者:是否可以通过改变活动的承担者来使流程更有效率。
当然进行这些工作,都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,征求企业员工意见,假如对企业流程要素优化把握得当,往往会产生更有价值的结果。
此外,我在指导企业进行流程优化时,往往强调“流程三要素”,即“谁做”(流程活动的承担者)、“做什么”(活动)、“怎么做”或“做好的标准”(包含了“活动的逻辑关系”、“活动的实现形式”两方面)。
“六要素”也好,“四要素”也罢,还是笔者的“三要素”,都是一家之言,仅供参考。
三、企业决策的三分原则
在中国,很多人做了老板,其实并不知道企业是什么样,企业是如何构成的,他不知道企业绝大多数工作都是可以假手于人,都是可以分类分级分时授权全体员工完成的。
很多老板也懂得授权的重要,但就是不知道如何授权。多数人的经历就是“一放(权)就乱、一收(权)就死”。
管理是通过他人完成目标。
老板事无巨细一人承担,不仅时间上不可能,而且一个人的精力也有限。老板应该成为举重若轻的领导者,而不应该是大包大揽的总管。
领导重在是凝聚组织成员和整合内外资源,凝聚组织成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让组织成员各司其职、各负其责。决策分类既能减轻自己繁重的负担,又能让下属各得其所、能够充分施展才能。
我们得出的结论是:决策分类,老板不累。
企业决策三分原则是:决策分类、决策分级、决策分时。
决策分类:战略决策、战术决策。
决策分级:高层、中层、基层各有各的决策权。
决策分时:不同的时间段各有不同的例行工作需要决策。
决策就是收集信息做出判断。谁第一个获得完整信息就应该由谁进行决策,正如中国企业家任正菲报说“让听到炮声的人做决策”。
按照三分原则进行决策梳理进而建立企业决策体系文件,遇到新情况新问题,员工知道找谁请求,主管知道谁应该拍板,老板知道找谁问责,不仅责任清楚,而且企业的运行效率会大大提高。
四、企业管理流程的四级分类法
一级流程:企业组织架构。
二级流程:企业组织架构下的岗位设置。
三级流程:企业组织运行的基本事务工作。
四级流程:构成各基本事务工作的具体活动。
之前流程分级的谬误颇多,搞得企业实际工作者莫衷一是。最典型也被广泛应用的流程分级法是以下三种:
一二级分类法
这种分类是把公司总部的运行流程统一称之为一级流程。把下属单位或部门的运行流程称作二级流程。
此分法简洁明了,但带有强烈的等级色彩,与流程管理必须打破等级观念的原则相悖。
三级分类法
此法与前面相比,多了一个岗位级。如果用是否跨部门来区分流程等级似乎有点道理,岗位级流程就有点让人匪夷所思了。这似乎也是等级制的产物,与流程管理的理念背道而驰,实践中危害甚大,不可取。
三四级分类法
此分法略去一、二级流程不表,直接从企业运行的三级流程开始,进而细分企业运行的具体活动,制定出基层岗位人员规范操作的四级流程。
此分法也是二分法。只不过把上面的一级流程称之为三级流程,把上面的二级流程称之为四级流程。但是其进步在于留下了一级流程、二级流程的想象空间。为什么没明确描绘出一级流程和二级流程,其原因不得而知。
很显然,后一种分类法较前二种可取。
也有人认为企业组织运行的二级流程是“四流运动”(信息流、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)。不过笔者认为这“四流”在企业组织的实际运行中是混合运动。
在企业实践中,不断有人提问企业的一级流程、二级流程是什么。笔者在梳理企业的运行流程时发现,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是无法回避的山、也是无法绕开的河。
否则,企业组织运行的三级流程就因缺少交通线(公路、桥梁、隧道、管道)而不畅其流。在和企业管理人员梳理具体工作流程时,笔者终于得出结论:组织架构是企业运行的一级流程,岗位设置是企业运行的二级流程。至此,笔者提出的“流程是战略落地的管道”才有了完美的答案。
尔后,在多个实践中,企业因组织架构的调整、岗位设置的合理优化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,更加证实了四级流程分类的可行性和实用性。
五、流程管理的三个前提与三个假设
1.企业流程高效运行的三个基本前提
1)一是企业决策体系健全;
2)二是企业组织架构设置合理;
3)三是所有岗位职责明确。
2.企业流程优化的三个基本假设
1)企业制度规范是健全的
2)每一个岗位都是称职的
3)流程设计审批后就要执行的
六、管理的创新与发展——流程图中的目标设定
与前人的流程图表述不一样,笔者所有的流程图都是从目标开始的。
当笔者在企业实践时,发现之前人们在画流程图时,都是用椭圆图形在其中标一个“开始”就进入流程描述,最后再用一个椭圆图形在其中标一个“结束”完成。这种千篇一律的图式在全球范围流行了十多年。国内众多企业至多是用流程图表述了一下现有工作进程,对传统管理方式没有任何实质性改善。其实流程图应该是从目标开始,到达成目的结束。
把目标管理融入流程管理
人们谈到目标管理,一定会说到目标管理的五个特性,即SMART原则。其中一条就是可度量的。的确,任何目标都是可以量化的。结果不少人在量化上走入了误区,为了量化而量化,忘记了当初的出发点,短期效应也就由此产生。
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这样的规律:凡是不能明确目标的流程,设计困难,讨论麻烦,执行紊乱。凡是流程目标明确,流程图的设计就有如纲举目张,只要方向清楚,过程顺理成章,达成目的也就理所当然。
目标管理必须由两大部分组成,一部分是定性目标,一部分是定量目标。流程图的目标都是定性目标,每个阶段的工作都是定量目标。而且定性目标优于定量目标。做任何事情(工作),只有先搞清楚它的定性目标,即为什么这样做,才能决定做多少,也就是定量目标。比如说,我们招聘流程图的目标是“寻找企业所需的合适人才”,这是定性目标。而当我们每次招聘时,招聘什么岗位、每个岗位招聘多少人,就是定量目标。